4月23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宏观政策报告。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景气度处于近年来的高点,未来面临回调;国内经济则处于经济周期下半场,接下来的1-2个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有望保持稳中趋弱的运行轨迹,内需和外需增长势头都有可能面临趋缓的局面。
具体来看国内投资需求的的当前走势,报告认为,房地产虽然库存水平较低,但在周期性放缓和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双重影响下,房地产销售增速持续走低,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趋势将持续。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和资管新规对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带来了一定压力,接下来的基建投资增长难有起色。制造业投资持续多年的下降局面在2017年有明显放缓,但在中国经济整体处于从制造到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大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大幅反弹的概率微乎其微。
“目前房地产和汽车销售增速持续回落,价格增速也在继续放缓,要警惕需求过度下滑。”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因此,张斌认为,未来1-2个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有望保持稳中趋缓的运行轨迹,“GDP增速保持在6.5%应该问题不大”,但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风险:
一是中美贸易摩擦是个长期过程。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出现中美贸易或者中美其它方面争端的波浪式运动轨迹。中国方面要避免情绪冲动,总结教训并理性应对。
二是全球资本市场再次大幅波动。美国股市经历了长期的高估值、低波幅之后,2018年一季度全球的大幅调整可能是个开端,影响将波及全球资本市场。低利率和尚好的企业盈利预期是支撑美国股市的两大关键因素,但这两个支柱都在弱化。一旦美国股市出现大幅调整,对全球资本市场将带来显著影响。
三是内需过度下滑。当前长期利率持续上行、M2和社会融资增速放缓说明国内的信用条件处于收紧状态。对地方政府举债的严格要求,以及资管行业新规会进一步制约信用扩张。这种信用环境制约了需求增速。如果需求增速本身就处于放缓趋势当中,这种环境则加剧了需求增速的放缓。
面对上述风险点,报告建议,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不宜再紧。当前CPI处于合意水平,PPI仍在下行通道当中,杠杆率水平趋稳,企业偿债能力改善,这种局面下货币政策宜保持稳健。考虑到未来经济下行概率远大于上行,货币政策不宜再紧。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利率水平就在抬升,至于下一步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出现微调,还是要看经济走势。未来1-2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应该还会保持相对平稳,但4季度下行压力较大。”张斌说。
此外,报告还建议,财政政策是稳定总需求的重要工具,这个工具要发挥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仓促出台对需求过度下滑的项目建设,难以保障项目建设的设计和品质;缺少提前对项目建设的合理融资安排,地方政府不得不借助高成本的融资来源,增加项目建设资金成本,不利于金融体系稳健运营。这些都是2008年以来刺激方案带来的教训。因此,今后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对稳定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需要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