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在贵州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上,贵州省地矿局106队以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矿产资源保障,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服务民生,保持地矿经济发展强劲势头,党建和文化建设助力中心工作方面取得的优异业绩,站上了高高的领奖台。
据了解,该队成立于1957年,60多年来先后开展了30多个矿种500多个矿床(点)的勘查工作,探获超大型矿床3个,大型矿床20多个,中型矿床100多个,提交各类地质报告3000多份。相继获得“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省文明单位”、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职工文体活动先进单位”、“贵州省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等称号,以及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地质找矿
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近年来,该队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和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地质找矿、地灾防治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优势,多次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相继提交2个超大型铝土矿矿床,4个大型铝土矿矿床,10多个大型煤矿井田,探获铝土矿资源总量4亿多吨,煤炭资源总量50多亿吨,为贵州省煤电铝、煤电化、煤制油等一体化项目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
服务民生
专业技术优势突显
该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支撑。该队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投入水利“三大会战”,打井找水取得不菲成绩,有效解决了缺水地区的百姓饮水、灌溉等问题。多次参加正安、道真、湄潭、桐梓、余庆等县汛期地灾排查,先后实施各类地灾防治项目400多个,避免了数亿元经济损失,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们还承担了一些区县的旅游资源大普查、耕地土壤质量大调查、高位隐蔽性地灾隐患专业排查等工作。实施地热勘查项目4个,成井4口,其中正安瑞溪地热井日流量2800立方米,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地热自流井,为贵州省打造“山地公园省”、“温泉省”和保民生、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转型升级
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的同时,该队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改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在矿业经济持续下滑的大环境下,该队紧紧围绕省地矿局提出的“地质先行、服务民生、务实创新、和谐共享”科学发展思路,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产业和对外投资合作,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继续保持了地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2015年以来,该队每年总产值均超过2亿元,多次获得省地矿局目标绩效考核一等奖。
党建文化
助力中心工作
该队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按照“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一起安排部署、一起检查落实、一起考核奖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将主体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使广大职工保持了良好的精神风貌,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地矿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治思想保证。
他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利用队网站、宣传橱窗、LED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及时宣传中央、省委、局党委的大政方针,办有内部《通讯》、文学艺术综合期刊《新突破》、道德讲堂、地质陈列室(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等,每年平均在《中国矿业报》、《贵州日报》、《贵州地矿》等主流媒体刊发新闻稿件100余篇,较好地起到了内鼓干劲外树形象的作用,此外他们还经常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心聚力,职工队伍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