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报告判断宏观杠杆率趋稳 货币政策思路表述微调

   2022-05-23 上海证券报2910
核心提示:央行近日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宏观杠杆率趋稳,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并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在这一判断下,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官方表述也有微调,从上一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转变为本期报告中的“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虽然“调结构”替换了“去杠杆”,但货币政策稳健

央行近日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宏观杠杆率趋稳,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并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

在这一判断下,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官方表述也有微调,从上一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转变为本期报告中的“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虽然“调结构”替换了“去杠杆”,但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并未改变,货币供给总闸门仍将管住。

报告指出,一方面要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加强政策协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

报告测算,2017年宏观杠杆率趋稳。2017年之前的一段时期,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2012年至2016年年均提高13.5个百分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稳中向好及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有效实施,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250.3%。

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2012年至2016年年均则增长8.3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为3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2012年至2016年年均则增长1.1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为55.1%,比上年高4个百分点,增幅比2012年至2016年年均增幅略低0.1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宏观杠杆率趋稳的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加之全球经济回暖,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有助于稳定债务率;二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及结构性信贷政策效果显现,货币信贷总体保持适度增长;三是地方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进一步规范,平台公司等软约束主体债务增长受到遏制,国有企业债务增速放缓。

报告判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过去推升宏观杠杆率的因素开始出现变化。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并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

一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要求提高债务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助于带动杠杆率下行。二是我国商品和要素领域的货币化程度已经较高,伴随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货币化进程也将趋于放缓,在杠杆率上会有所显现。三是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对影子银行导致杠杆率上升的状况有所抑制。四是地方政府债务约束硬化,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规范。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进,加之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深入实施等,都将有利于宏观杠杆率企稳甚至下降。

报告还指出,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抓住主要矛盾,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牵头抓总下,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作用,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集中力量,优先处理可能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业界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业界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